掃一掃
|
亞氯酸鈉的常用制備生產方法1、電解法: 電解法是將氯酸鈉溶于水,并加入硫酸,配成混合液,加于二氧化氯發生器中。再將二氧化硫與空氣的混合氣(含SO2 8%--10%)通入二氧化氯發生器中進行反應,生成二氧化氯氣體,送入電解槽的陰極室。槽的陽極室內連續通入鹽水和蒸餾水進行電解。二氧化氯從陰極得到電子變成壓濾酸根,氯離子在陽極放電變成氯氣逸出;鈉離子則在直流電場的作用下,在陰極與壓濾酸根結合成亞氯酸鈉,再經蒸發、結晶、干燥,得到固體亞氯酸鈉產品。此法優點是產品純度高,節約燒堿等原材料,成本較低;缺點是建廠投資大,生產工藝和操作復雜。 2、還原法: 首先由氯酸鈉制取二氧化氯,然后在堿性介質中二氧化氯與還原劑作用制得亞氯酸鈉。常見的還原劑主要有過氧化氫、鋅粉、一氧化鉛、碳質材料等。根據不同的還原劑可細分為: (1)金屬粉末法:采用鋅、鎘、鉛、鎂等粉末,其中以鋅粉效果較好。用鋅粉還原二氧化氯生成亞氯酸鋅,再與氫氧化鈉復分解而得亞氯酸鈉。將氫氧化鋅沉淀、分離得到亞氯酸鈉溶液,經蒸發結晶,即得成品。此法反應劇烈,有爆炸危險,且鋅粉價格昂貴,不利于規;a。 (2)過氧化物法:系用無機氧化物,如過氧化氫及過氧化鈉等氧化二氧化氯而得。通常以過氧化氫為還原劑,叫做過氧化氫法。過氧化氫法是氯酸鈉用水溶解后加于二氧化氯發生器中;再將二氧化硫與空氣的混合氣體通入發生器中。在硫酸的存在下,二氧化硫與氯酸鈉發生還原反應。生成的二氧化氯經稀釋至防爆程度(10%)后,送入裝有過氧化氫和液堿的鼓泡是吸收塔,生成亞鈉。反應液經沉淀后,其清夜即為亞鈉液體產品。如需制成固體產品,還應進行蒸發、結晶、干燥過程。此法副產物為水,后處理簡單,反應順利,易得高純產品,收率較高,是目前工業生產亞氯酸鈉的主要方法之一。不足之處是過氧化氫等還原劑價格較貴。 3、金屬氧化物法 系利用鉛、錳、鈷、鎳、銅、鈰及鐵等亞氧化物變為高價氧化物的還原作用,使二氧化氯還原并與氫氧化鈉作用而得。在這些氧化物中,一氧化鉛法較好。此法可回收氧化物,再生為低原子價化合物,循環使用。缺點是反應比較復雜,鉛化合物毒性較大。 4、碳質材料法 系在堿性介質中用碳質材料還原二氧化氯而得,為了避免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作用,生成碳酸鈉,可加氫氧化鈣,使之生成碳酸鈣沉淀析出。此法還原劑需磨得很細,用量很大;而且堿液濃度必須很稀,致使溶液濃度的提高受到了一定限制。 |